赴陇南参加“2025年全省孤独症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

赴陇南参加“2025年全省孤独症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学习掠影

2025年全省孤独症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

为持续提升我机构孤独症康复服务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打造一支理念先进、技术扎实、充满爱心的专业师资队伍,近日,我机构院长赴甘肃省陇南市,参加了由‘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2025年全省孤独症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是全省范围内孤独症康复领域的一次高规格、专业化的技术盛宴。来自省内的顶尖专家学者齐聚陇南,围绕孤独症康复的最新评估手段、有效干预策略、教学实践技巧、家庭支持模式、社会融合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授课与研讨。

以 “精准评估·科学干预·全域融合” 为核心导向,直击当前孤独症康复领域三大痛点:诊断标准化不足、干预技术碎片化、社会支持网络薄弱。课程设计依托国家最新《孤独症康复服务指南》,由省内知名专家进行现场讲解,通过“理论奠基+实操深化+案例解析”三维赋能模式,系统提升从业人员核心技术能力。

聚焦前沿  共研康复精技

我机构参训教师系统学习了包括但不限于: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及干预策略,基础常规学习阶段的内容应用行为分析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中的运用,孤独症儿童家庭训练原则和方法,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共患病的管理。

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需要遵循科学原则,才能最大化促进患儿发展:

尊重个体与正向发展:孤独症儿童虽然存在社交沟通障碍,但他们与正常儿童一样具有被尊重的需求。家长应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避免过度指责或强迫训练。研究发现,充分保护自尊心的孩子康复效果显著提升,约10%的儿童能实现最大限度康复,20%可完全自理。在行为干预上,采用替代强化策略,如当儿童玩唾液时,可引导学习刷牙或嚼口香糖(需注意安全),既满足口腔刺激需求又培养生活技能,而非简单禁止。

聚焦前沿  共研康复精技

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需遵循个体化、生态化、低起点渐进原则,在结构化环境中实施**模仿-运动-语言-自理的综合训练,特别注重及时反馈与指令优化。针对超过70%ASD患者存在的共患病,必须建立“多维评估-分层干预-家庭支持的管理体系,重点识别处理ADHD、胃肠道问题、焦虑障碍等常见共患病。

每一次外出学习,都是为了将最前沿、最有效、最具人文关怀的康复理念与技术带回机构,最终服务于我们身边的孩子们及其家庭。

通过此次在陇南的集中研修,我机构教师团队:深化了对孤独症儿童核心障碍与发展需求的理解;掌握了多项干预技术的最新实操要点和优化策略;开阔了专业视野,与全国同行进行了深度交流与经验互鉴;坚定了运用专业知识持续助力每一位特殊儿童发展潜能、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融合的决心与信心。

在为期4天的紧凑学习中,我机构的老师们表现出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和严谨的专业态度。培训现场,她们认真聆听专家讲解、踊跃参与互动问答、积极进行分组讨论、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精华。对于ASD共患ADHD这一复杂情况,应关注其独特的中央后回神经机制,采用药物-感觉统合-执行功能训练-饮食调整**的综合干预模式。家长需理解康复是渐进过程,通过持续学习成为孩子的“终身干预师”,同时避免电子设备依赖及代际教养冲突

我们将把本次学习的宝贵成果,尽快融入到我机构日常的教学评估、个别化方案制定、康复训练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等各个环节,不断优化我们的专业服务,力求为每一位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有温度、更有质量的支持。

潜心研修  满载收获而归

利用培训闲暇时间,我院院长前往兄弟单位与各位家长现场沟通交流,了解儿童训练康复情况,为各位家长答疑解惑。同时与各位老师进行了专业知识探讨。

省残联领导及专家现场示范孤独症康复资料管理“金标准”

2025年6月12日上午,由省残联领导及各位专家带队,全体学员一行前往陇南市康复医疗中心现场观摩学习,与康复中心的各位医生、老师深入沟通交流,相互借鉴经验。同时对项目资料整理规范标准” 进行了实训讲解。

陇南之行,是一次专业之旅、成长之旅、收获之旅!感谢主办方及各位专家的倾情授课与分享。

我们深知,在孤独症康复的道路上,探索永无止境,专业永不停步。我机构全体教师将继续秉持精进专业、用心服务的理念,不断学习、持续提升,努力成为点亮“星星的孩子”成长之路上的温暖微光,为他们的融合与发展贡献我们的专业力量!— 关爱,不止于陪伴,更在于专业的支持。